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其实是一样的

文/李铸霖   时间:2020-04-21  浏览数:10616

在我即将进入高中语文教学之旅前夕,我曾经请教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请问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是一样的”特级名师轻描淡写地回答了我。

“什么一样的呢?”我有点恨自己不够矜持地追问。

然后是无止境的沉默。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决定潜入高中语文教学这片波澜壮阔的海洋里一探究竟。我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将高中的语文课本细细读了一遍,从一字一词,到逐章逐篇,将初高中的语文课本进行对比后,我开始怀疑那位名师是不是无心之谈,因为,初高中的区别实在是太明显了:

1、选文上的区别: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如《散步》、《紫藤萝瀑布》;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如《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窦娥冤》。因此高中学生不能再以初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须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加强,毕竟高中生接近成年,也应具备这种能力和修养。

2、文言文的区别:初中的文言文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如《陈太丘与友期》、《虽有佳肴》;而高中的文言文则是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如:《孔雀东南飞》、《廉颇蔺相如传》、《赤壁赋》等

3、作文的区别:

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每少于50个字就要扣2分,从中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区别。高中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扬弃。

4、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高中语文量大面广深度更深,需要学生寻找学习某一篇、某一类作品、作文的规律,学会反思,掌握学习方法,苦练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这六种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力 ,并无限延伸拓展学生的思考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务之急。我想我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需要投石问路。

于是,在《诗经.·采薇》这节语文课上,我开始了探索。这是第二课时,在前面第一节里我们已经梳理了字词句意,明晰了文章脉络,我们已经能从“曰归曰归”、“忧心烈烈”、“猃狁之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这些铁青着脸,揪扯着心的文字读出一位饱受役戍之苦的对战争厌倦、对和平向往和强烈的思归之情的士兵形象。

如果文章就这样曲终人散,我总觉得意犹未尽,画龙尚需点睛。霞辉斑斓,斜阳透过温热的窗棂静静地,倾泄在同学们的一张张凝重的小脸上,他们也被战争的残酷和将士浓烈的思念深深沉默了。

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最后一小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初次读到这四句诗时,我还在青葱年少的季节,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总轻易被微风中婆娑的杨柳,漫天飞舞的飘雪所吸引沉醉,哪里会就真的能体味到几千年以前的痛苦,更何况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悲伤并不相通,不过是矮子听戏随声附和老师罢了,而如今,历经近16年的人世沧桑之后,生活瘦骨嶙峋的面目让我瞬间感同身受,细细读着,反复咀嚼,几乎心痛如割,泪如泉涌。

真如蒋捷所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自然是明了了文章的复杂况味,那么如何让在蜜罐里无忧无虑成长的学生来品味这与他们一样遥远的情绪呢?

我决定小心翼翼地投出这样一颗小石子:“主人公为什么会行道迟迟?”

同学们面面相觑、互相耳语一阵之后。

“因为他老了,走不动路了”一只勇敢的手从第四排中间举了起来。“你怎么知道他老了呢?文中有交代吗?”我的眼睛紧紧抓住那只手的主人。

“因为从薇亦作止到柔止再到刚止这一比兴手法,和岁亦莫止到岁亦阳止可以看出时间久长”男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到。

“可是,这也只能说明是一年的时间啊,草木一岁一枯荣,一年春夏秋冬呢“我似乎拿这话轻轻扫去了他脸上,尚未完全褪去的金黄色的自信。

课堂陷入了一片沉寂的桃花源,只有沉思的水声在汩汩流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里除了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暗喻士兵的一生“虽戴着口罩但吐词铿锵有力的小蕊同学划破了沉寂。

“是的,当时兵役期限是两年时间,然而“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也在暗示我们这是一次漫长的征战史,所以就算是一个及笄少年也是可能在耄耋之年才回归故里“我向他们投去了赞许的神色。

“我觉得他应该是腿受伤了,走不动路了“。张同学语气凝重的说。

“是啊,文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但我们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猃狁孔棘”等这些句子可以明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壮烈“我有点激动地补充到。

“他可能思念他的战友吧!“郭同学刚说完,就引来哄堂大笑。

我并不随同欢笑,只是很认真地听着他即将继续的发言“他在想跟他同一个战壕蹲过,同一个宿舍住过,同一张桌子吃过饭,有过深厚友情的战友,不知道这个时候有没有回到家,他的家乡还好吗?”

“你觉得他的家乡还好吗?”我给还在一旁笑意未泯的同桌顺水推舟,“送了个人情”。

“我觉得他的家乡不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既然士兵都去打仗了,天下战火纷飞,怎么可能,会有侥幸逃脱者呢?”全班响起了赞同的掌声。

“我觉得他走得慢是因为,他太伤心了,两条腿就像灌满了铅一样”娇弱的丽娜同学柔柔地说。

“你从哪儿看出他很伤心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爱阅读更爱思考的孩子。

“因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乐景衬哀情,使哀更入木三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衬乐情,但并没有觉得有一丝的欢乐,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即使留得个残骸在,灵魂千疮百孔,亲友散去,徒留荒冢,又有何意义!”她今天似乎有点情绪低落,语气格外沉重,让刚才还欢乐盛开的课堂蔷薇瞬间落地成霜。

“没错,作者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极写士兵内心的孤苦”我似乎也有点悲伤,不想再赘述。

“他走得慢是因为路滑!”全班爆发出一阵亮晶晶的笑声。“你们别笑,因为书上说”雨雪霏霏“呀,这下雪天,路难道不滑,健步如飞吗?”李同学微微有些生气。

“对对对,更何况人家还是一个可能身负伤痛的老人呢?”我赶紧抚慰这颗愠怒的小心灵。

“他走得慢是因为他又渴又饿,没有能量支撑他了”一向安静的冯同学也表明了他的看法。

“你一定是根据“载饥载渴”得到的信息吧,你能就地取材,可见你的捕捉能力很强“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走得慢,是因为他在边走边看眼前的景象,觉得太凄惨了,道路荒芜,找不到路,寸步难行“语文课代表终于舍得站起来发言了。

“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分享给所有同学。

“荒冢”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当年的好姑娘已经成老太婆了”

“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

“小时候的屋前的小杨树已经成参天大树了”

… ….

“曾经的炊烟袅袅,昔日的小桥流水,往日的滚烫眼神,如今灰飞烟灭了,而这一切,如果没有……”我决定在下课之前,再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如果没有战争”

“如果没有杀戮”

“如果没有贪婪“

“如果没有愚昧“

“如果没有离别“

“如果没有时间的流逝”

……

“如果没有你们,我的课堂将会多么的干涸,谢谢有你们”我在孩子们意犹未尽中伴随着下课铃声离开了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追抚思绪。似乎瞬间明白了那位老师的未尽之语。

其实是一样的。一样的热爱如花笑脸,一样的激起千层浪,一样的提升素养,一样的涉猎群书,一样的思绪纷飞。

虽然,我们行道迟迟,但梦,就在前方。

(作者:杜华英)

0.055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