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小学部开展“防流感”科普

文/德育处   图/小学部   时间:2020-01-02  浏览数:3872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儿童是易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一起来学习应对“流感”的相关知识吧!

一、“流感”有哪些特点?

感染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突然,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

传染性强:流感的传染性极强,它可以短时间波及周围的人群。它几乎每年都会引起全球范围的流行,因此它又被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传播方式:流感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潜伏期:一般为1至7天,多数为至4天。

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病者感染流感后症状较重,流感也可能使原有基础性疾病的病情加重。


儿童为何更容易感染流感?

学校、幼儿园作为人群密集区域,常有学生集体感染流感的现象,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出现更多病例;

第二,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

第三,儿童自身呼吸道较成人可能没那么发育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

第四,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传播风险加大。


二、巴棠外小学部的“防流感”大招:

1、落实每日健康检查制度

每日晨检,落实体温测量。出现发热的老师和学生戴口罩和及时就医,并建议其建议回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2、追踪病情,及时处理

当出现流感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和疾病防控中心,及时科学处置,防止出现更大范围的感染。

3、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加强每日晨扫及晚扫,教室、寝室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加强公共区域卫生清洁,配备肥皂或洗手液;

每周至少清洁、消毒教室与宿舍的地面、门窗一次,常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即可杀灭流感病毒;

4、提前做好个人防护

(1)开展“防流感”主题班会,发出《防流感倡议书》;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体弱的孩子外出时佩戴口罩;

(3)认真洗手不马虎;

(4)喝姜茶驱寒又保暖

三、家庭“防流感”小贴士:

家里,是孩子除了学校以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孩子在家里要吃喝拉撒,要和家长的成人有近距离接触,一个不留神,孩子有可能在家里感染流感。孩子在家里要如何做好流感的防护呢?一张图告诉你↓↓↓

除了上图所示内容,家长还应当注意:

1、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家里应该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当家长带流感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建议家长让孩子暂时不要到学校,在家休息。当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送孩子回校正常上课。

5、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0.0366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