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如何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18-10-30  浏览数:2083

2018年8月26日,师生发展中心主任何克德在开学前教师培训会上给老师们做了“如何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的讲座。在讲座中简要回忆了过去的成绩,提出了我们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要1、胸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3、“3+1”教学策略下的课堂教学4、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5、坚持修身班会。

主题词:立稳脚跟  认定目标  牢记理念  阔步前行

巴棠外已走过了三年的旅程,实现了的第一个“三年”规划,首战告捷;在这三年里,在巴棠外教育教学的理念引领下,承诺着“真教育、良心教育和大教育”,在“3+1”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三个毕业教学成果累累,在开展“修身班会”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的引导,文化的浸润,我校培育了许多绅士和淑女,在暂时的成绩面前,我们要懂得: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疑惑,所以今天我要谈的是:在培育学生方面取得成绩虽已得到社会的广泛的赞誉,那么我们怎么在课堂建设上实现闫校“讲效率,求效益”,从前三年的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胸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雷德曼曾说:美国不怕中国模仿他们的技术和专利,因为美国很快会有更多更好的发明和专利,害怕的是中国借鉴他们的独立宣言和宪法精神,因为这将使中国变得真正的强大,那时中国才是美国真正的竞争对手。这句话说明:精神、观念、理念、制度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推进器,治学、治国一个道理。

如何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要想先进、强   大,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一名高水平教师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真正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巴棠外的教师,你知道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白我们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必须在我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赋予她时代的色彩: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向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相符合,注重学科基础,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综合发展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改,让“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使“三维目标”得以整合和提升,这也便闫校长提到的大教育。

上学期我们在教师培训会上,小学部教务处助理佘建琴、年级主任袁永国给全校教师交流了“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给我们讲落实这一理念的具体方法,请阅读学校网站《教师培训》一栏。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我们要知道如何尊重、信任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陪伴、激励学生。

如何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所以,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教育教学是从建立良好教学关系开始。学生非常关注老师的目光和举动,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亲近,所以我们对自己在课堂的举止言谈都应该做考虑;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老师的关注和关爱,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他的学习是愉快的。

小学部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丢手绢、玩老鹰叼小鸡、打球、踢球、讲故事,有的学生还给老师捶背,师生关系亲如父子、母子,学生怎么会不留恋学校,热爱学习呢?我校实行导师制后,在行走的路上、吃饭的档上、操场上、花园里、办公室都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交谈的风景,学生的心情不舒展吗?

小学部操场上杨东升、向启明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中学部贾能云、王怀杰老师经常和学生探讨问题等等;正因为和老师关系融洽,学生自然喜欢老师,从而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3+1”教学策略下的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我校“3+1”教学策略完全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这种思想,我们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我们要做到:

如何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1、上课前我们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明白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闫校说:功夫花在课前准备上,就是这个意思。张胜勇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文中第二点就讲到:差在认真执着上。其中谈到:窦桂梅老师备《丑小鸭》一课,不但读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还研读了几个版本的《安徒生传》,并研读了童话文体的特点,写下了12万字的备课札记,王崧舟老师备《长相思》时,一开始细读,并无感觉,于是他研读了《长相思》的所有评鉴文字,写下1万多字的评鉴笔记,我们如果有幸听他们讲课,这些课,我们会有怎样的收获?一定会感叹:课堂的精彩更多来自课外的功夫。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分辨和梳理教学中的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关系,规划出“学生要学什么东西”,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和价值观,怎样在教学中体现,如何实现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把我们的课堂变成课程来做。

某老师讲《滥竽充数》一文时,进行常规的字词句教学后,他引导学生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他则是从“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不懂装懂”角度去引导,他就不知道《滥竽充数》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这篇寓言是他给当政提出法制的主张,真正的寓意:要建设一个好的选人用人、体现人的本领、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制度,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再如某老师在授高中物理《动能、动能定理》一课时自己按一、动能的定义;二、动能的表达式:Ek=mv2/2,单位--焦耳,动能是标量;三、动能定理:W=mv22/2-mv12/2,解释动能定理的含义,选一例题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该定理,这种教学模式他研究、挖掘教材了?我们应该(1)引导学生在初中已有的基础上应用功和能的关系定量推出:Ek=mv2/2,以此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关系.如果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表演,学生就成了“装”知识的容器。

2、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合理性和内在的感召性,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学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要具有合理性,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价值,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是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和难度要求。同时,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表现对学习者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性,学生体会或理解了学习该内容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主要是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处理:一方面要来源于生活使学习内容“有根”,另一方面要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知识“有用”;整个学习过程有学习结构、思维过程的展示和梳理,学习“有法”。如初一数学的《三视图》的教学:老师居然不通过实物引导学生从立体转向平面,而是通PPT展示立体图,从“平面”走向平面,这样怎能上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能力。

小学《朱德的扁担》一课中,老师问:“战士们为什么把朱总司令的扁担藏起来”,一学生回答:“因为朱总司令的扁担好吃”。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知道扁担是什么吗?如果老师有一段视频,或实物,会出现这种结果吗?

3、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连续性、发展性。

有个人中了箭,去看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把身外的箭杆剪断。中箭人问他身内的箭头怎么办,外科医生说:“去找内科医生,那是他的事。”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们现在的老师至少都是本科毕业,对各科的知识体系非常了解,不同的是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阶段教学,从事知识体系中不同阶段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递进性、结构性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性。不能像那个外科医,不顾知识的逻辑性、连续性、发展性。

这些只有在充分研究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关注和体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连续性、发展性。这是要求执教老师在更广大的视野中审视教学内容,教出有结构的教学,有关联的教学,有生活逻辑和有学科逻辑的教学,面向未来、面向生活的教学。体现我们的“真教育”。并在这一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与之相应的能力与情怀。

案例1:小学算术有一题“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好老师以此培养学生有序排列的能力,为高中排列组合打下伏笔)。

案例2:初中光的合成一节学生问:红、绿、蓝三原色合成白色,为什么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又分成七色光呢?老师的回答不能停留在初中层面去敷衍?

案例3:初中讲到杠杆一节时,讲到动力臂和阻力臂时,学生提到推磨的阻力臂怎么求时,能否引导学生采用等效方法?

4、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信息的反馈要做出科学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要从根由上指出对错。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

我们面临的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独特个性和思维的人,他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这就是“真教育”。

闫校长曾给我们讲的渠工故事:水是自己在渠里流淌,渠工重要的是“引”。

周涛主任2016年参加省上“成长课堂”学习后写了一篇“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心得文章,闫校要求全校老师学习此文,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学习过程的发生,这一条首先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理念,教学要努力促进思想而不仅仅是提供思想。但尽量少讲或不讲不是完全不讲(闫校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当讲则讲,教学要把握平衡,教师的进出、为与不为的理想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不偏不倚、刚刚好>)。

1、学生在活动前对学习活动的对象、要求、方法清楚明白。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学生活动,增强活动有效性的操作策略,而实现这一策略的有效方式是用多媒体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习活动。

教学需要多样化,学生需要得到多样的学习方法实践。(语文、英语、历史)

案例1:早读时杜华英、杨以烁、曾凡莉等老师把学生分小组相互监督,老师抽背;、小学部周丽华带孩子到花园读书。

案例2:地理彭涛、王怀杰带领学生野外考察地质地貌,现场研究地质构造,认识地理环境,推演地址演变。

以上这些教学行为比你滔滔不绝讲效果好吧。

2、课堂氛围、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性质、教学目标的实现相匹配。要关注学习内容的类型和风格,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习内容匹配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要研究和追求学习方式和学生个体的学习风格匹配。

案例1:我校的音乐和美术课比赛的特点.案例2: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的授课方法。

3、学习活动对多数同学构成了适度紧张的能力(智力或体力)挑战。提出这个要求是我们对教学效率有这样的认识:教学效率=同学们收获知识和能力价值的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投入)时间。这是以“登山课程”而不是以“阶梯课程”的理念,追求和实施对学生成长有促进、对发展有帮助的教学,所强调的是以过程谋质量,“人因思而变”。提高教学效率的抓手在于“同学”、“们”、“合理教学内容”、“智力活动”等关键词。这个公式主要适合以智力活动、情意活动为主、以智力情意发展为目标的课程。

五、坚持“修身班会”

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佘建琴对孩子在楼上放纸飞机的实例,不是批评,而是以放飞机活动正面引导学生,达到了寓教于乐。


0.0358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