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未雨绸缪 敢问高考

文/何克德   时间:2016-10-12  浏览数:1543

9月中旬,我校派高二年级各学科老师代表参加了在遂宁卓同国际学校举行的“第二届高考改革卓同论坛” 活动。在短短几天里通过听课与交流,老师们受益匪浅,感受颇丰。会后,他们在年级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为我们明年高考做好了准备。

年级主任王新民说:卓同高三研讨活动中,北京专家讲了SOLO理论,“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来间接测量学生的思维水平。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SOLO的评价理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它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的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特征,从具体到抽象,从单维到多维,从组织的无序到有序。

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水平五种反应水平,这五种反应水平的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前结构水平:学生对学习任务本身不能进行恰当的处理,例如学生只是对学习任务进行同义重复,或者只是重复问题,处于这一反应水平的学生还不能理解问题。

2.单点结构水平:处于这一反应水平的学生,能够提出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个方面,但在诸要素之间或思维之间没有联系,学生只能理解问题的很少一部分。

3.多点结构水平:学生能提出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几个独立方面,或者能够理解任务的许多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之间都不是相互关联的。

4.关联结构水平:处在该反应水平的学生能把相关的方面整合成一个前后一致的整体结构。

5.拓展抽象水平:学生能把连贯的整体概括为或再概念化为一个抽象的更高水平。

SOLO分类理论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从而间接地判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前一种水平的发展是后一种水平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影响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SOLO分类理论不是把学习结果简单的划分为对或错两种结果,而是确定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水平,从而找出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诚借他山玉 , 苦攻我山石,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开放性试题,还可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精选例题,编制试题。为我们准备高考复习提供了评价方法。

政治老师万亿林谈到:我昨天上午听了年过半百的梁侠老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的讲座。她三个多小时里,讲话无一丝停顿,思维开放跳跃,逻辑清晰严密,声线平稳,并不故意制造抑扬顿挫的效果,却一直紧紧抓住你的视线和神经。

她是在高三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梁老师站在那里,非常明确地说出了我们可以“扔掉”不讲的部份。过去我自恃胆大,为了尽可能给孩子们减负,我也战战兢兢地扔掉过很多东西,可是扔的时候不断地有人提醒我,你确定?是的,我不敢百分百确定。

但是我想,如果我有百分之九十确定,那么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赌那个百分之十?

谢谢这位梁老师,她掷地有声的告诉我,在教学中该“扔掉”就扔掉,老师绝不要面面俱到浪费学生思考的时间,

愿我在以后的教学及明年的高考复习中,如梁侠这般!

数学老师张胜勇交流说:正所谓高品质的学习造就高品质人生,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会议21号、 22号历时两天里,北京市海淀区数学教研室李大永老师给我们一起分享了《考题看高三备考》。我过去教了三届高三,我也在研究高考题:精心组题,研究考点。和李老师相比,我的方式是很原始的,很粗浅的,李老师那才叫真正意义上研究了考题。他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广度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对考题、课标、考纲和学情进行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分析学情的深入程度令我震撼。

大永老师颠覆了传统的备考方式,他指出:

如果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有缺陷,如何教学?

如果是学生具备相关知识,但是想不到用、不会用,如何教学?

如果是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题意,如何教学?

如果是学生有解题的大致思路,但是不能实施,如何教学?

如果是学生在解题中缺少灵活变通性(不能建立合理解题途径),如何教学?

特别是李老师对考题的研究同样影响很大,如本题的问题情境有何特征?其复杂度和生熟度如何?怎样体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线索清晰度怎样?在解题思路线索的清晰度上是如何控制的?给学生预设的解题思路线索有哪些?不同解题思路及到达相应步骤(或环节)反映了学生怎样的思维水平差异?解题思路顺利实施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哪些?学生的障碍点在哪?对解题策略有哪些考察?本题还可以做哪些变化,不同的变化在考察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水平方面有何不同?这种引人深思的发问,可以说对考题的研究把握的非常好的。

然后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考纲,考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分析阐述,在从命题者,应考者,教学视角方面进行阐述。学生为什么做不好?难点在哪?复习教学有何启示?等对自己进行反思,然后总结出对一道题的研究,即知识层面,方法层面,思想层面。所以我们的备考一定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一定对照考纲,考点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我们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聚焦课堂研究,按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教学理论的顺序是老师尽快成长起来,我们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系统解决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目标定位,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做好问题设计,在理清重点、难点、困惑点做好提炼总结,细化到知识,精细到题型,深化到方法与思想。用“学”的有法来衡量“教”的有法;用“学”的有效来“衡量”教的有效;用“学”的质量来衡量“教”的质量

成都四中胡建老师上了一堂《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复习课,成都18中一位老师上了一堂习题讲评课,这些都为我们今后高考复习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物理老师杨锐感慨的说: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四川整个物理学科发展态势的认识。  

北京物理学专家陶昌宏会上提出高三教学建议:

(一)、高三课仅凭经验、靠感觉和靠模仿不行,物理学科必须按规律办,依然应该从现象到概念,从概念到实验,从实验到规律去复习。

(二)、高三依然要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探究。

(三)、建议物理老师要自己真真正正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你的课堂才充满灵感,学物理用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用于生活)必须从老师的改变做起。

(四)、三教学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智慧。

(五)、高三教师提高思想认识,高三仍然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成长过程,高三不是一场生死挣扎。

山西省教育科学院肖增英老师从研究近几年全国物理卷提出复习策略:

老师要做好以下2个方面

1.从全省高考均分看物理复习,强调有舍有得,大胆取舍;2. 从考查内容及考查方式看高考复习。

引导学生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

1、  研究高考考情,构建知识网络

2、  注重主干知识,变式重复训练

3、  重视反思与与展示,提高复习时效

4、  经历拆题过程,熟悉思考方法

5、  重视规范表达

成都七中黄巍老师展示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动态电路问题》的复习课,他打破高三复习常规方法,该课仍然做实验,从不常见的电池的多少引起灯泡亮度的变化,从而再引入滑动变阻器引起灯泡的亮度变化,给学生舞台,让学生参与,课堂上老师虽然没有提出方法和技能,但是通过学生的参与,他们从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这次的学习我体会到: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现学习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物理情景创设,学习氛围的调控,利用教材蕴含的兴趣因素,课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让学生从其中寻找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每一次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位老师必须积极投身其中,践行好我校“3+1”教学模式,站在高考要求的高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解决能力。

参会的其他老师也交流他们的心得,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0.053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