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 下午2:00双流成都棠湖外语实验学校(简称成都棠外)高一年级除历史、生物两学科外的各学科带头人共计12人在年级部主任袁祥龙的带领下应我校闫守智校长的邀请,风尘仆仆来到我校开展联合教研。
他们放弃休息,一到学校就开始了和各学科老师的交流:首先,了解我校的教学进度,学生的情况以及“同课异构”的课题,探讨期末复习计划和策略。整个书吧在清香的茶味和浓郁的咖啡味里浸透着浓烈学术味……,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
第二天一大早,老师们就来到学校,分别在高一年级各班同我校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对同一课题进行演绎。
毕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始终基于问题,以训练为主线,注重学生活动,在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言语中,把学生的问题诠释的一清二楚。
英语课上刘小红老师激情飞扬,流利标准的口语,生动的形体语言,在师生的互动中完全让学生进入一个“外交”的氛围中。
物理张杰老师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作业,再针对学生的对错,有的放矢的点评。在他娓娓的言语里,渗透着物理思想和方法。
化学唐建忠老师用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来突破书中的难点,立足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井然有序。
数学李治君老师,在师生的互信的基础上,围绕教材,提问科学,例题甄选切际。运用“诱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耐人寻味。
政治老师贺均芝课堂新颖,利用“政治大讲堂”的形式,让学生轮流讲,整个课堂脉络清晰,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浸透着几多慈爱,循循引导中达到了教学目标,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地理,林晓东老师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整个课堂渗透着人文和地理思想,联系本土和生活,运用常规和简单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享受知识乐趣的同时,增长了见识。
课后,两校老师一起倾心的交流,共同探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到了成都棠外的管理和“3+1”课堂教学经验。我们在教研中认识到我们上课占用了课堂一半的时间,讲解过多,学生参与相对较少;我们的学生在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4月我们到成棠外教研和本次教研,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灵活运用“3+1”教学模式把我们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如何成功的让学生永远站在“课堂的中央”。呈现了“两址一校,两地同教,课改同台,异域同效”。
审签:王必义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