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语文课程新常态 别样的阅读课堂——2015年山城“群文阅读”参会小悟

文/冯永婷   时间:2015-12-07  浏览数:1370


11月27至28日,“第五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大礼堂举行。活动现场聚集了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师,很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从巴中到重庆,近六小时的路程中,我查阅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资料,此前 “只闻其名,不明其所以然”,内心也便充满好奇。活动当天,我和另一名同住的女教师早早到达现场,重庆大礼堂别致典雅的造型和活动现场浩大的阵仗不由得令我为之一叹。

活动伊始,多位专家对本次活动做了简要概述。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现场听课,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也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些新的认识。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良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那如何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便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究的。此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学会阅读、扩大阅读量不再是学生必备,这已成为一种刚性要求,成为国民必备能力,也是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专家们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及实效性。其中,蒋军晶老师所讲令我印象颇深,他表示:如今我们虽一味强调阅读,强调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抓住阅读学习的命脉——阅读教材。这导致许多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回家时只带作业本、试卷,不带课本。当然,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较少,中学教师常用 “题海战术”,也就催生了这样的现象。

就在我们党和国家如此重视“阅读”的时代背景下,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群文阅读”。下面我就本次活动简单谈谈对“群文阅读”的认识:

1.   择取的课堂主题要恰当、鲜明,文本线索要清晰;

群文阅读课与传统教学中的一课一文、单篇教学不同。在“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要学会舍弃。因此,择取恰当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个人觉得多数教师难以把握的。

其次要重视群文阅读课的文本线索,它可以是文本的结构、体裁,也可以是一种观点等等。如果教师在群文阅读课中,抓不住文本线索,这堂课便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教师只要找准线索、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群文阅读的实效性才能得以呈现。

2.        注重文本材料的多元化、找准文本间的共同性、充分发挥文本的启发性;

“群文阅读”——‘群文’就是指多个文本,这里的“文”也不仅指课文,它在课堂中运用的文本是多元化的。起初我以为群文阅读就是单元整合,但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它们“相似而不全等”。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比课文更加人文化、多样化,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在刘晓军老师《羊年说羊》一课中,他使用的文本便囊括了新闻、经典古诗词、国内外课文、歌词和百度词条。

3.        自读自悟,学会阅读,学会发掘文本;

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太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在群文阅读课中,教师同样践行传统的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但并非要求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是让孩子通过默读、浏览等无声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本次活动总共有十二堂课,也只有在两堂小学低段二年级的课堂中有朗朗书声。其他老师秉承“自读自悟”的方式,在课堂中给予孩子们充裕的阅读时间(这个时间大约占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文本,发掘文本中所涵盖的知识或规律,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最后完成作业单。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鉴赏水平,陶冶情操。这也是群文阅读课堂的基本结构。


群文阅读这一新兴语文教学的革新、阅读方式的革新,无疑是我国现今教育环境下的时代产物。它让我明白了阅读教学方式的多变,也知道了阅读课堂也能翻转,能够涵盖丰富、全面的文本材料。然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样课堂形式的操作性并不强,即使其中不乏一些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了解、借鉴的东西。但是,不论何种教学方式、何种教学理念,我们的目标一致,那就是让学生真正“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

重庆之行,虽劳累,却值得。学无止境,我深知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会学,自身也应不断充电。感谢学校给予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我相信,通过源源不断的培训与学习,巴中棠外的老师定能快速成长,在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0.0568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