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考试结束后,如何引导考试失利的学生分析试卷,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重塑学生自信心,是班主任和每个科任教师的重要任务.闫校长指出:老师要和学生做失分原因分析,让他们知道:如果考试仔细读题,认真分析,静静思考,他们过失性失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把这些过失性失分加起来,他们的得分应该很高的。要让学生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学会方法,在总结中整理思路,找到自信。老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后面的学习。
考试是学校教育中检测、评估教学目标落实程度,反馈教学信息的经常的、必要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系统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家长、老师、学生以及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某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中,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学生考试失利后会产生许多心理变化。如:焦躁、闷闷不乐、哭泣、悲伤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考试中的失利,显得尤为重要。
一、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出在考试中失分原因及应对方法。
1、知识点没有掌握。也就是学生没有记住失分题所需的知识点。所需知识点不能及时再现。这就要求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学生只是知道用某一知识点去分析和解答问题,但却不知道具体如何运用。有的在考试中不知道怎么做,但在老师评讲试卷时却一点就通;以上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比较相似,都是学生的自主理解,自主分析能力不够,不能及时的找出各条件之间,以及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引导了。还有一种情况,考察的知识点提问的方式变了,有些同学就不会了。当老师问其原因时,还会回答道这道题我没见过。中考、高考试卷中是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试题的。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理解肤浅,死记硬背,迁移能力差。学生要学会总结,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相应的迁移能力也就提上去了。
3、细节处理不当
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看错关键字,导致失分。这种问题就需要在平时做题时,审题要严谨、仔细。一堂考试的时间很长,如不能很好地分配时间,就会导致没有时间涂答题卡,分析不全面或者做不完题的情况,如果注重了细节,这些失分是可以避免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在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仔细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并给予相对应的方法、技巧,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老师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老师可以以下三个方面来疏导学生:
1、 告诉学生关键是你怎样看自己
看看你对考试失利的反应、感受、想法。除了害怕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外,有没有对自己很消极的评价。其实,他人怎么看你对你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你会怎么看自己。如果你能够在不幸的事件发生以后还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话,那你总会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的,而他们对你的看法也会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可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让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那他人怎么看你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彻底地输给了自己。
2、 告诉学生重要的是寻根究底
很多同学只重视考前复习,而忽视考后总结,不明白考试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又是对以后学习的指导。
是什么造成现在的问题呢?如果真的是很努力了,那会不会是没有瞄准目标,或是力气用的不是地方。所以,好好查查发生事故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首先看看试题都错在哪儿?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是粗心?是没有记住公式?是不能融会贯通与灵活应变,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然后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看看是不是自己学习方法有问题。
3、告诉学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我们将自己确定的目标于“最近发展区”,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好好分析一下什么地方是可以努力和改变的,该改的改、该补的补。对以后的学习要重新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然后依旧认真努力地付出,相信你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的“大树”总会有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