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卓同教育论坛学习感想

文/ 雷洁   时间:2015-10-21  浏览数:1430

  在师生发展中心和教务处领导的带领下,我于十月中旬到遂宁参加卓同教育论坛活动,学习关于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并观摩来自江苏的葛文山老师和来自成都的郑军老师的展示课。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首先是关于胡新懿校长的讲座。他主要阐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标准,涵盖的内容,以及如何落实这样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大势所趋,是世界教育界的发展方向,我国将在2017年以后尤其是2020年以后进行全面落实。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来制定标准,而我国因为教育水平和学生学情等的方面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将采用不同方法来落实,那就是分任务落实到不同学校。在内容方面,我国也在发达国家的智力评价和非智力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将其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也增加了评价维度。另外,专家也谈到了以后的高考,2015年,有18个省使用全国卷,13个自行命题。而到2016年,将有25个省使用全国卷。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进行高考改革正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特色的现代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光要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还要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更彻底全面的落实新课标。而核心素养研究是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这一概念最早是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分为三个维度及9个二级指标: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人与社会。随后PISA评估诞生,对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考核,这是一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00年开始举行,每年3次,它从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张红选出一个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座位次要领域进行评价。从中国学生参加的评估结果来看,他们课外时间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居世界第一位,问题解决的能力则排在倒数第二。这样的结果令人震撼!它反映出的问题相信我们都知道,这是我国教育的顽疾。但幸运的是,我们现在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症结所在,承认这种教育是病态的,并且正在逐步对顽疾进行诊断,力求能使病情好转。中国教育的黎明即将来临…

除了理论上的学习之外,我们也观摩了两节展示课,一节是葛文山老师的语法课,另一节是郑军老师的写作课。特别是葛老师的那堂课可以说是接地气,够生动。直接向我们展示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法教学应该怎样进行。这是一堂典型的三P模式的语法课,讲授的内容是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是学生和老师公认的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难点。老师难讲,学生更难懂。而他的特点就在于并没有用语法去解释语法,而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向学生呈现,让学生操练,最后再进行知识的输出。整堂课没有讲一个语法点,但却让学生记住了如何使用虚拟语气。听课后,我也在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认为语法难,其实往往是我们老师自己的讲课方式和理念不对,把知识讲难了。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学生通过我们获得新知识,在我们的引领下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没发挥好桥梁的沟通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我们往往是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给学生灌输知识,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怎样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把自己越讲越清楚,却把学生讲蒙了,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这就是没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随时把以人为本挂在嘴边却并没有想如何渗透到教学中去。

每次培训和学习的感想都太多,不能一一详述于纸上,但已经印在心里。学习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能继续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先进理念和思想的洗礼。

                                                                                                               ( 毛洪波/审)

0.058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