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品语文之美,探教学之道——

---巴中棠外初中语文组赴蓉参加《巴蜀新课堂》培训纪实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4-10-30  浏览数:236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撷一束时光,浅藏心间。最是学习的芳华,日久弥香,令人沉醉!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研修时。在这个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解读能力,学习前沿教学思想和技能,10月12日至13日,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组织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前往成都参与“第十届《巴蜀新课堂》新教材、新课堂下全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与新课标理念融合观摩研讨会”。

12日上午,老师们首先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往事依依》,肖老师带领学生抓领起句“找往事”,抓关键词句“品往事”,找寻“写往事”的方法。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思维探寻步步深入。

第二堂观摩课是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从学生对题目提出疑问入手,将学生的疑问贯彻在教学环节中,逐步解决疑问,深入文本。课上,抓住“最重要”“最幸福”解读文中情感以及写作目的。同时,将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交于学生挖掘体会,学生收获良多。

课后,肖培东老师针对两堂课进行了设计说明,并就文本解读给老师们提出了建议。肖老师指出,《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应归到朴素语言风格学习,强调本课对初一学生写作上的引领作用。《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关键语句以及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内容。肖老师指出,设计越简单,老师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就要更高,强调语文教学的基准点应是语言的教学,提醒大家课堂要“入情入理”才是一堂好课。

12日下午,第一堂观摩课是由成都市高级教师杨静执教的《我的白鸽》,课堂由我与白鸽的关系变化串联,抓住“那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指导学生表达我与白鸽之间的情感,分析白鸽对我的影响。最后,用创作小诗的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第二堂观摩课是徐杰老师执教的《他们究竟谁抄袭了谁?——〈天净沙·秋思〉群文阅读课》,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内容对比引入抄袭话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补充资料由学生分析,讨论抄袭话题,最后归于“因袭”一词,向学生补充古代文学创作常见现象“因袭”,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魅力。

随后,徐杰老师以《不能把对新课标的误读当做新课改》为题作讲座,深入浅出为老师们解读语文大单元与单篇教学的关系,和“学习任务群”任务设计,批评虚假的“情景创设”,并给出了真实有效的情景设计。提醒老师们语文“跨学科学习”,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不可本末倒置。寄语老师们,“语文教学:莫为新词遮望眼,尽在听说读写中”!

13日上午,第一堂观摩课是树德实验中学谢亚丽老师执教的《背影》。聚焦“背影”、“背影”之外、“背影”之情一线串联。设计问题情境:聚焦2—5段,探讨“2.3段能否删除”,去解读父亲的艰难与对我的爱。梳理归纳文章中的“对比”之美,问题环环相扣,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交流。

第二堂观摩课是丁卫军老师同课异构《背影》,由文章写作缘由入手,依旧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细节描写进行解读,体会父亲的艰难,补充我与父亲关系变化的资料,体会我与父亲之间情感的复杂变化。

之后,丁卫军老师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课堂新样态》为题作讲座,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标内容,给出了设计建议;分析教材的组成系统,给出了需要关注的重点提示;提醒关注学生活动设计,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

13日下午的观摩课是陈忠文老师执教的《小圣施威降大圣》,抓住关键词“变”,带领学生寻“变”,谈“变”,品“变”。预习前置,展示预习中学生对文本的疑问,一步步引导分析解决疑问。抓住人物语言,探究人物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最后落于“圣”之一字的探究,留白,就是给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最后,陈忠文老师以《素养导向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作讲座,从课程理念、内涵理解、设计实施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建议。同时,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实例展示,给出老师们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风拂青萍之末,路起跬步之间。两天时光转瞬即逝,然而教师的学习步伐从未停歇。让我们凝心聚力踏新程,教师赋能再启程,于思中悟,在悟中进,在实际行动中让教学理论落地生根,竭力打造出更为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为巴中棠湖外的发展增光添彩、再攀高峰!




0.0366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