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相互交流,真正做到“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本校政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2023 年 4 月 7 日,巴棠外中学政治教研组,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除我校政治组教师全员参与外,还有梁永中学政治组的加盟。本次教研工作主要分
为讲课、评课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教研,很荣幸邀请到了师生发展中心曾凡莉主
任莅临指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落实“3+1”教学策略切实可行的点子。
一、讲课
公开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方式,对教师成
长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刚步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更是从教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本次教研公开课由教研组长石军老师主讲,石老师所讲课题为高一《思想政治》新教材《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石老师通过一则视频,让同学们从服饰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之魅力,并让学生结合视频谈
感受。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从民族服饰的多彩中感受到了自豪与自信。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导入后,石老师布置
了详细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新课预习。
在新课讲授中,石老师首先让同学们了解我国民族概况,基于对民族的认识,明确我国
民族分布格局、我国民族关系等来讲我国民族政策和方针。通过展示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
生辨别行政区域类型,引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拓展延伸部分,石老师以表格的形式
让同学们比较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在这样的比较中,使学生充分认
识自治权、高度自治权以及变通执行权。小组讨论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结合材料讨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结合学生的讨论分享,石老师进行了点拨归纳。最后,石老
师以精美的课堂板书展现了本节课的线索和脉络。
二、评课
为了更好地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本着“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原则,
在李坤老师的主持下,政治教研组全体成员,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
法、见解、收获开诚布公的表达出来。
李坤老师首先结合课标要求进行阐述,本节课在课标中要求: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
合国情,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基于对课标的理解进行备课,备哪些要讲,更要
备哪些不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
赵海龙老师针对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提出,他当时上本堂课时采取了西藏解放前后的图片
对比,通过这样强烈的反差对比抓住学生眼球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呈现不同民
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来猜民族、谈感受,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李坤老师对此表达了赞同,
认为这样的方式的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通过感性认识来实现理性认识。
赵志强老师针对本节课理出了自己的思路,通过一个民族地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后的发展变迁来让学生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跳跃。
罗华老师提出了本节课与初中知识的相关部分,初中课本中表明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设置先学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型民族关系逻辑会更加顺畅。
毛校对本节课进行了高度概括了本节课的线索:国情——制度——意识。除此之外,毛
校对石老师的课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读,分别是知识解读细、易错易混清、问题设置多,从
这些优点中其实也可以看到在整体把握中有所欠缺导致在时间的把控上缺失精准。毛校指出,
从问题设置多这一优点中也体现出问题的散,并提议在我们以后的备课中要注意要让学生发
现问题,始终围绕主题解决问题,梳理逻辑线索;其次,高考无情境不设问,针对本节课,
以一个民族本身的发展构建问题和逻辑;再次,对于问题设置,我们要注意给细、给小;最
后,针对课堂中视频的采用,我们要注意针对材料进行设问,设置简单问题。
曾凡莉主任最后针对“3+1”教学策略给我们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指导。在备课的时候,
我们要针对不同学情要备不一样的教法,如对于实验班和标准班,课堂的容量以及删减的依
据都应该是我们备课时提前考虑到的;一节课学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用哪些方式方法
学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中,老师要搭支架,特别是基础差的班级搭的支架应该更细致,以
便于开展教学活动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备完一节课,要提前预设每个环节的时间,
还要为课堂生成问题预留时间等等。
学校推行的“3+1”课堂教学策略是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充分的体现了“教、学、评”
的三位一体。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教学的方式是优化的,教学的行为是可行的,教学的
效果经过检验是高效的。有效教学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不断挑战的境界。教研活动的开展,
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本次活动中政治组教师积极听课研课学习,认真总
结,潜心反思,深度交流,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差距,收获满满。
撰稿 :王莹荧
2023 年 4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