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腹中有书气质华 读书致远系列活动

--- ——王明杰副校长校本培训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3-03-03  浏览数:3076

人为什么要读书?说到这个问题,似乎有太多话要说。是啊,在现在的知识时代,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读书,你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自己的人生感悟;你也从别人的经验里,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书为点阵,多则成势。你读过的每一页书,都会铺成你脚下的路,带你去向诗与远方。有诗和远方的人,心中滚烫,又何惧人生荒凉!

2022年2月28日中学师生发展中心在学校多功能厅组织校本培训,会议由中学师生发展中心副主任贾能云主持,学校副校长王明杰主讲《阅读,点亮老师的心灯,照亮学生的前程》。


一、从高考题看阅读的重要性

(一)语文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字数是6700字左右。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字数8000字左右。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字数是9500字左右。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字数9200字左右 。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字数9200字左右。

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字数8800字左右。

结论:未来的语文高考试卷,字数增加到10000字左右。让15%的学生做不完语文题。

(二)数学

2020年高考全国III卷理数417个字。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选择题第三题(150字)。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真题选择题第二题(184字,含答案选项)。

结论:数学题阅读量增大,设置问题情境化,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阅读提取数学信息,将阅读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化学

结论:化学同一个考点,分值完全相同,所有知识完全相同,但2014年的高考化学直接进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呈现,而2021年则用于解决高热值清洁能源的热点问题,问题的呈现也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但所有知识,每一个空所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完全相同,而文字描述则情境化,实用化、生活化,用化学解决工业、生活、环境等热问题。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老师头大,畏难,不想做。而实际解决问题则相当的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提取出化学学科信息,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物理

结论:物理生活化,对物讲理,悟出道理,而不是只套用公式,我们得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取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物理的规律。

随后王明杰副校长分享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

《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

从2022年高考命题立意来看,2023年命题将延续这一风格,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劳动等领域的道德品质。

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王明杰副校长又从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进行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有助于将学生从传统的对知识的简单占有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育,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课堂教学将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随着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将逐步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

王明杰副校长又为大家分享情境载体串联线:

“情境载体串联线”是指通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将其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和选拔。

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进行新解释、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二、从学科的交叉、融合看阅读的必要性

(一)政治考试有根据材料撰写短评、班会主题发言、启示、策划宣传方案、写感谢信、写毕业感言、拟宣传标语、设计红色旅行路线、主题活动计划、谈对快递小哥的认识、续写感言、撰写建议书、撰写演讲提纲、撰写发言稿、制订高空坠物规则、陈条建议等等。

看似语文的题型,也是班主任常用的班级管理文本,但确确实实是政治高考的的真题。所以班主任加强学生的能力培训,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加强政治学科的能力培养。

(二)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但因学科的知识不同,解读的内容和方向也不一样,材料能为各学科所用的前提是能读懂材料。所以各学科都应当重视阅读,各学科教师都应当组织学生阅读。按照本科的特点去教授阅读方法,提取学科阅读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教育的角度,看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灵魂这是一件最伟大的工程,但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自省自悟。

老师最大的功德是将学生引到读书的路上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随时阅读习惯,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是每个老师无上的功德。

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四、各尽所能,教师自我阅读,寻找有效阅读材料,组织学生有效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各学科老师都要行动起来,而且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解读阅读文本,而不是一味怪语文老师不得力。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读书计划,要有短中长的规划,要有提供书目,如名人传记,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如读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感悟个人的发展,读美学、哲学等,而且还要安排时间交流,彼此促进,互相成就。

语文老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政论、学术、科普七类文体阅读

数学老师:应当加强数学学术文本的阅读,了解当今数学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能够了解这些算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英语老师:不仅读国外文本,现在要将目标关注到国内事件的英语版。

政史地老师:不仅培养其学科素养,而且还要能阅读学术文本,能够将所涉及的文学文本进行学科解读,培养关键能力。

理化生老师:要让学生读学术论文,了解学科的前沿信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学科老师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阅读的步骤:

(一)、文本写了什么。(读书笔记的摘抄、概括等)

(二)、文本怎么写的。(语言、技法、表现手法)

(三)、文本为什么写 。(普世价值、情感、态度)

(四)、我会怎么写。  (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连通古今中外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航船。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只有读好了书,才能有资本去看诗和远方。

最后王明杰副校长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建书香校园。

撰稿:王明杰  整理编辑:魏志钦  审核:何克德

2023年3月1日




0.0573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