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扎实推进巴中棠外“基于标准的教案”的实践研究,促进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探究“教—学—评”一体化,2022年9月19日,高中英语组教研会以“听—评—思—改”的方式开展,会上老师们积极思考,乐于探究,人人发言,共同成长。
一、观看录课展示
1、杨思怡老师录课展示
杨老师本次录课展示的内容为外研社新教材必修一Unit 1 A New Start的Understanding Ideas——The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杨思怡老师通过8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了本堂课程的学习:问卷调查引入教学;通过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快速阅读,归纳文章主旨;探究英语日记语言的基本特征;通过日记中的时间段划分,梳理主人公孟浩的经历和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中描写孟浩情感的不同表达,达成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目标;归纳总结,了解作者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时情感的变化,并用思维图的方式梳理文本的时间和情感线,树立“Well begun, half done”的意识,达成对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目标。通过复述课文的形式重组阅读中的时间线。从句子过渡到语篇,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从阅读他人的经历到表达自身经历,深入理解主题语境,并且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与迁移,达成学习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的目标。
2、毛星竹老师录课展示
毛老师录课展示内容为外研社新教材必修一Unit 1 A New Start的Developing Ideas——High School Hints。
毛星竹老师以To do list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怎样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毛老师设计了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从learn from former students引出本篇文章High School Hints;探究语篇结构的活动设计:学生快速阅读定位关键信息总结主旨,找到文章中Lisa的problems及对应的solutions,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篇特征关注并解读语篇结构problems和solutions;理解访谈类文章的语篇结构及其文体特征,并通过语篇结构general - specific 对文章结构进行再分析;基于主题内容分析表达个人观点,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If you fail, next time you will fail better; Be a rainbow in someone else cloud.”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学活动的最后部分是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根据所学语言知识,自己写一篇致新同学的演讲稿,提出高中生活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将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语境中。
二、说课展示
观看展示课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说课,从主题语境、语篇特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三、分组讨论
各备课组分组讨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从高一、高二、高三不同视角进行讨论。
四、评课
各备课组长及老师代表进行评课。各位评课老师对于杨老师与毛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极大的肯定,从单元整体概念解读、活动安排、目标设定、理论支撑、结合课标中的what, why, how分析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两位老师所预设的学习目标与课标的要求一致,教学活动从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地过渡到迁移创新。首先对于杨老师的课堂展示,肯定了利用文本特征,通过日记的时间轴梳理孟浩的经历和情感变化的活动设计;认为毛老师所设计的从problem-solution的模式探究文本结构活动让学生对这种语篇模式有初步感知,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值得改进的是让学生理解记叙文写作的逻辑关系是“活动经历—感受”模式;复述课文的活动可以通过弥补信息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分部复述,这样学生参与度更高。
另外,这两个语篇的教学都是通过感知话题引入对语篇的学习,但学习目标又有所不同,understanding ideas侧重认识与理解主题,而developing ideas侧重通过阅读与写作形成自己的观点,注重思维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信心面对高中的学习生活。两位老师展示了useful expressions为学生语言输出活动搭建了支架,对语用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应对阅读理解。
曾凡莉老师强调应突出行为动作表达的词汇与情感变化的对应,让学生关注大概念下的语篇类型结构的特征,曾老师还指出要根据学情确定选择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最后莫婷老师对于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以及对下次教研活动进行安排,之后各备课组分组集体备课。
高中英语组的老师通过深化“3+1”课堂教学策略的方式践行“教—学—评”一体化,以此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