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单元目标设定和内容整合浅尝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2-06-29  浏览数:1693

一、背景

《新课标(2011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高。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关于对部编版教材的解析中明确提出“教材编写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步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

这些论述,无疑给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整体性、阶段性、实践性是部编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针对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我们喜欢篇篇精讲,每一篇课文都要分析得面面俱到,凡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一网打尽,天女散花的做法既浪费时间,还没有效果。新教材的编写层级体系、梯度结构就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把握和能力的训练、素养的提升有一个螺旋式的逐渐上升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课一得”、“随文学习”。教材仅仅就是一个范本,我们是“用教材在教”,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对单元主目标的集中确定,对教材资源的提取整合,通过知识获取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勾连,不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训练语文学习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年级备课组在教材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及整合方面作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和实践。

二、初浅尝试

(一)单元教学,目标集中,讲究“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

单元整体设计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体现学科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能力点的训练点、提升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结合学生实际,层级分布在六本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以部编版七年级为例,七上第一、二单元以《春》《秋天的怀念》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两个目标:1把握重音和停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味语言,能口头表述使用修辞手法精美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上第三单元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两个目标:1按照要求默读,抓住段落中心句、关键句梳理概括课文内容。2以第二段为例,体会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的好处。七上第四单元以《纪念白求恩》为精讲篇目,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到的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文章,集中落实两个目标:1圈点勾画出课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内容,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初步探究记叙性文字和议论性文字在表达上的作用。2精读第2、3段,探讨对比手法对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七下第一单元以《说和做》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一个目标:精读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七下第三单元以《阿长与山海经》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两个目标:1熟读精思,探究围绕表现人物叙事材料详略安排的妙处。2重点学习课文欲扬先抑手法应用的作用。七下第四单元以《驿路梨花》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两个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梳理课文中的悬念和误会,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2“梨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分析其在标题、在篇章结构、在人物形象、在主旨方面的作用。七下第五单元以《紫藤萝瀑布》为精讲篇目,集中落实两个个目标:1以文中2、3、4、5、6段为例,集中分析写景状物手法的妙处。2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基本格式,即由“取象”到“寄情”再到“达理”的过渡和融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为“演讲”,教材编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其中,教学活动可以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将本单元的“任务一”共设计了四个课时。第一个课时:夯实基础,了解课文内容(单元课文预习);第二课时:概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第三课时:了解演讲词的针对性(关注对象、场合);第四课时:赏析语句,把握语言风格及特点(个人特色)。其中,每课一重点,每课学习一收获。

通过三年的集中目标,一课一得的扎实训练,教学时间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后期的综合复习时间充裕,其次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不论是在知识获取上,还是在能力的长进上,素养的提升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单元教学,资源整合,讲究“以生为本”“学练并举”。

所谓整合教学是把相同体裁或者相同主题的单元内容进行重构、重组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单元的整合教学由固守一篇一课,一课一节的常规教学方式,改变为由点到面,由一篇知一类的教学方式。

以八上第一单元新闻单元为例,就单元内容整合,我们作了小小的尝试。

1、强化单元意识,明确编写意图

本单元共选入五篇新闻作品,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义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本,平实而严谨。《“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跳水运动员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腻。《一着惊海天》报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天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分显示了通讯的特长。此环节,教师要有全局观,系统观,做到对单元各方面的整体把握。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

2、整合基础知识,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熟读课文,学生对单元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扎扎实实弄清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整体感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单元整合教学的前提。

落实七个任务,一是给每篇文章标上段落序号。二是勾画三类词(课下注释的词、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课文中不认识的或自己觉得重要的词),三是查阅资料或翻阅字词典弄清重要字词的读音,并注在原文中。四是同桌互读字词并随机听写10个以上词语,检测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五是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新闻,并能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新闻报道的内容。六是自备报纸一张,随意浏览后,学生谈谈阅读报纸的方法。七是完成《文科爱好者》每课1—5题,小组内自检互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书写在批注在书上空白处,以待解决。

此环节,教师重点强调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如锐不可当的“当”字读dāng,翘首而望的“翘”字读qiáo,眼花缭乱的“缭”字与“瞭”“僚”“镣”字的区别等。

3、注重文体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文体知识的掌握,是阅读新闻作品的重点,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文体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2、9、15页的有关新闻知识补白内容后,教师再强调、补充相关新闻知识。

(2)各个知识点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新闻知识,把握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体裁的不同,写法的不同。重点把握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理解新闻的定义和分类后,要求学生说说四篇课文分属哪种体裁?再要求同学们从所带的报纸上找出相同体裁的新闻各一篇。这样,就让学生在比较中实质性的掌握了常见新闻的相关类型。

在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时,就结合第1、2课让学生说说如何体现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教师给出范例,提醒学生重点关注那些表时间、范围、程度、地点、数量、动作等的词,并以“网传巴中六中发生学生打死人系谣言造谣者被拘”的当地新闻从反面让学生休会“真实性、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

理解消息的六要素时,要求学生就1、2课分别找出六要素,梳理各新闻要素的具体内容,分条列举,或画图表,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理解新闻结构特点时,教师以“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范例精讲后,学生自主学习,或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其它两篇消息的结构分析。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报纸,分别找出四种不同标题形式的消息。并仔细观察主标题,试总结拟写主标题的基本规律。就学校9月8日举行的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拟写一则消息。

教师归纳总结信息(新闻)题常见题型:一是给新闻拟标题,二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总结拟写一句话新闻、概写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拟写导语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下发练习题,当堂完成,学生练习后教师精讲,直至学生掌握为止。

此环节,将课文合二为一,先整体后局部,先分析理解后实践运用,让整合后的内容成为一个整体的材料,课文整合得自然,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既深化了生本课堂,为学生打开了崭新视野,又搞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简洁高效。

4、重视新闻采访,做实做细做真

(1)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学校刚举行的“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事件,“巴中市创文创卫”活动等。

(2)拟定采访提纲。下发印刷好的个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学生填写好采访提纲,设计好采访问题,为采访实践作好准备。

(3)选择时间,进行采访,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周末进行采访。提醒学生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如不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拍摄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4)采访完毕,整理采访内容,撰写新闻作品。

此环节,要求学生把工作做细做实做真,老师要有要求、有引导、有示范。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策划、沟通、合作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5、整合单元资源,深入新闻写作

主要任务是办一期新闻报纸,大小4开,题目自定,内容自写,版面自设,可以自己手抄制作,也可电脑设计。内容必须包含至少一则消息一则通讯一则特写。同学们各环节中所写的消息,根据采访写成的通讯或是特写,以及自己结合当时校内外新近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写成的新闻,全部工整的书写到报纸上。并在教室外墙上进行张贴展示,各班都晒出同学们的作品,同学们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观摩。同时评选出优胜者并进行年级表彰奖励。

总之,新闻单元的整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树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文本教学与活动训练相得益彰,由课内到课外逐步延伸。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高效可行的,实现了单元知识的有效整合,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靠,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学为我用的目的。

5月份,随着全新课标的再颁布,作为一线教师,作为语文人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进一步精心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必将是我们不懈追求、奋勇前行的方向!

感谢备课组兄弟姐妹们前期的记录和整理。感谢各位的聆听!有不当之处,各位就当胡说八道!


2022年5月

0.0551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