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毕业季,是感恩季,是离别季,更是收获季!在高考成绩发布的当日——6月23日,该日下午按照本学期教研安排,地理组全体教师齐聚中学部4-2-2教室开展6月教研讲座。本次讲座由曹容平老师做主题讲座——《2022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复习建议》。
讲座开始曹容平老师向大家分发了教育考试院关于2022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由于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评析内容以官方发布的为主,王怀杰老师再作补充。现将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官方的试题评析内容发布如下:
落实核心素养,回归教育本质
一、试题特点
1.立德树人,渗透“五育”融合
试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试题融合丰富的思政元素,展示鲜明的时代新貌,立足人地根本关系,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如43题,关注陕西省安康市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2.体现“五性”,促进素养提升
试题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情境性强,围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核。难度适中,结构合理,有利于学生平稳发挥。选择题生活性、情境性、逻辑推理性较强,虽然灵活多样且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要求高,但难度不大,较易下手,非常符合当下高考地理对学生的考查能力要求。如1-3题浙江S集团产业转移情境,4-6题吉林、河南两省农业生产情境,这些生产实践情境,利于考生体验、参与、探究。
3.切合热点,关注社会发展
试题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第36题,引导考生通过瑞士经济发展,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的思想;第37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引起考生关注大气质量,呵护生态环境;第44题,以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考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
4.图像减少,读图析文并重
本套试题图像相对减少,全卷仅三幅图像作为载体,而更多的是利用科学、精练的文字整合材料,对考生阅读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等要求高。如选择题1-3、4-6、9-11题,选做题43、44题均以纯文字材料进行情境设置、设问、考查。7-8题、36题、37题则以文字材料与区域图并茂,不仅考查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地理关键能力。
二、亮点分析
1.贴近社会生活,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本套试题较好的诠释了选题的生活性和情境性,材料鲜活,贴近生活。地理科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如1-3题利用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转移,寻找优势区位,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地理。且本题的设置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正能量满满。
2.注重基础知识,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摒弃“繁、难、偏、怪、旧”,注重基础落实,本套试题内容也很好的顺应这种变化。如第4-6题涉及农业,第1-3题、第36题涉及工业、金融业等。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是高考备考的基础和重点,该题涉及的问题属于平常复习的基础知识,体现了注重基础,关注三农、关注民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
3.依托区域载体,关注因地制宜发展
区域认知素养是学生在地理教育教学引导下,养成以区域的视角看待客观世界,并依据特定思维模式,恰当运用区域地理方法和技能来认识区域、解决区域问题的综合性能力。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如第7-8题,基于北美东南部沿海区域,考查海岸线变化原因分析等,第36题基于瑞士这个区域考查工业、金融业、区域发展等,第37题基于澳大利亚这个区域考查气压场判读、沙尘暴原理及影响等。
4.彰显能力立意,重视地理关键能力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注重对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培养是地理教育的出发点,以能力立意为“切入点”,是梳理、归纳、培养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路径。试题彰显了对学生地理关键能力的考查,有较强的区分度。如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能力要求高。
5.立足人地协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国际、国内一致好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实质就是践行人地协调。地理教育应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和评价当下人类活动,让人地协调观理念深入人心。如第37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考查沙尘暴,引起学生关注大气质量;第44题以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倡导人地协调,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从试题评析,王怀杰老师要求大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思维和逻辑的训练。关注热点,对热点涉及的常考知识点进行细化和强化。
曹容平老师参加了今年地理高考阅卷,根据阅卷反馈对试题进行分析,为2023届复习备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曹容平老师参与阅卷的是37题(1)(2)问,曹老师从评卷原则、评分细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平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4方面做讲座。自然地理对原理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学生一定要掌握基本原理,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对专业术语及关键词一定要运用,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专业术语一定要熟记准确。今后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关键词,建议学生考后在自己的答题卡上用红笔将专业术语勾画出来。高考对知识的纵深考察较多,在二轮复习一定要进行专题、微专题的专项训练。老师要随时关注当年的时事热点问题,可以在一些微信公众号查找相关热点。四川省即将迈入新高考,现在新高考省份的试题一定要关注,最好是分类进行练习。
大家针对今年高考试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要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才能取得好成绩。
撰稿:曹容平 审核:曹容平、贾能云 编辑整理: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