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2-06-27  浏览数:1373

2022.4.21中学物理组教研活动于周四下午开展:本周为一月一次的中学集体教研,本学期是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本周的讲座由在中学部师生发展中心主任主讲。


何主任抛出人类的思想是什么?他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意识和观念。正确的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1、生活的影响(购房和门市的观点)

2、事业的影响(比尔·盖茨)

3、科技的影响   (卢瑟福) 具备一定思想和方法的人才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在我们物理学里面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物理思想和方法渗透,因为中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思想和方法(科学素养)的关键期,忽视思想方法教育也是我国物理教育的一块硬伤。

后面何主任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的思想和方法作了分享和以具体的例题呈现:

1、 图象法是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地表示成物理图象,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象直现、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现问题。



2 、极限方法

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办法。

3 、平均方法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作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

4 、等效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

物理学中等效法:合力与分力;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如2016年全国卷16题

5、 假设法

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

6 、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在确定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时,把多个物体看作为一个整体或多个过程看作整个过程的方法;隔离法是把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或只研究一个孤立过程的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二者认识问题的触角截然不同.整体法,是大的方面或者是从整的方面来认识问题,宏观上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隔离法则是从小的方面来认识问题,然后再通过各个问题的关系来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在解题方面,整体法不需事无巨细地去分析研究,显的简捷巧妙,但在初涉者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隔离法逐个过程、逐个物体来研究,虽在求解上繁点,但对初涉者来说,在理解上较容易。熟知隔离法者应提升到整体法上。最佳状态是能对二者应用自如。

7 、临界问题分析法

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一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处于两种过程或两种状态的分界处的问题,叫临界问题。处于临界状的物理量的值叫临界值。

物理量处于临界值时:

①物理现象的变化面临突变性。

②对于连续变化问题,物理量的变化出现拐点,呈现出两性,即能同时反映出两种过程和两种现象的特点。

解决临界问题,关键是找出临界条件。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①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②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求解出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解。

作用后,总的运动量还是动的,方向还是向着这一方向。

8、 对称法

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是具有对称性的。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相当一部分物理量(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是对称的

何主任在讲座反复渗透一个思想就是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多去加强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才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的知识,得到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从而学好物理。全体组员收获颇丰!

撰稿:冯杰    编辑整理:王佳丽   审核:何克德


0.0365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