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3月14日周日晚19点
地点:小学部教研室
参会人员:2021年全体新进教师(杨娇,杨涵月请假),魏老师
主持人:郑晓帆
主题发言人:陈虹霖
会议记录人:向李艳
会议主要内容:
一.冯皓老师播放教学视频录像碟片,老师们共同观看学习
话题:怎样设计有价值的课堂问题?
1.问题诊断
1)漠视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2)忽视对学生回答的预设
3)缺乏反馈与评价的技巧
4)反馈与评价的主体单一
2.专业指导
1)问题设计要少而精,具有目的性
2)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激发创造性
3)灵活应对
3.名师示范
二. 陈虹霖老师进行主题发言
1.实践经历—壤巴拉之行
2.要具有身份的焦虑,做一名让学生拥有真实的获得感的教师
3.感恩所遇,感恩机会,表达期盼
三.主持人郑晓帆老师对本次例会进行总结
悬天净土,我的壤巴拉之行
陈虹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无疑是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这种特殊的仪式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着对自我提升的憧憬与期待,我踏上了壤巴拉之行。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在壤巴拉这片悬天净土上经历的种种,定是因为我与它早已在冥冥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吧。
在壤巴拉,我认识了许多可敬的老师,结交了许多知心的朋友,也遇见了如此多可爱的藏族小朋友,接触到了如此多淳朴的藏族同胞。他们就居住在这片悬天净土上,天性热情似火,心灵却又明净得像头顶那片湛蓝的天。他们世世代代忠诚地守护着壤巴拉这一方水土,而壤巴拉也无声地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
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在壤塘县开展了许多的活动,也在很多地方留下了我们难忘、美好的记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地积攒下不少的认知与思考,并且完成了对自我的锻炼与提升。
我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我们在浦西乡小学做问卷调查时的场景。学校里那群为数不多的孩子们在面对我们这群陌生人的到来时,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些许的腼腆与羞涩,大概是因为他们平日里与外界的交往也比较少吧。
随后我们又在伊里中小学开展了以“翰墨伊里行,笔尖传真情”为主题的书法课堂教学活动。墨香入心底,书法永留痕。一笔一划,只为看到张张被墨染的宣纸,只为看到书写者的欢欣面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孩子们在认真地学习,也在暗自期待着未来……
我想,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一种身份的焦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讲话时对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爱国、立志、求真、力行,不遗余力争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参与者、践行者、传播者和引领者。而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拥有真实的获得感。
我感激太阳,它给了我们温暖;我感激月亮,它在黑夜里给我们光明;我感激河流,它滋养了大地;我感激高山,它为我们阻挡风雨;我感激朋友,他们照亮我生命中的黑暗;我感激老师,是他们给了我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更感激壤巴拉这样一个钟灵毓秀、宛如仙境的地方,因为是它让我遇见了一个如此淳朴善良又极具特色的民族。
这个八月,我奔跑过辽阔的大草原,细数过无尽的星辰,也触碰到一个又一个渴望求知的眼神……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会照亮整个世界,而梦想也会眷顾这片悬天净土上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虚此行,亦幸有此行!
撰稿:王娟 编辑整理:王佳丽 审核:何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