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5:10,巴中棠外中学部本学期第四次校本培训在多功能厅展开,培训以老师分享读书心得为主,中学部师生发展中心主任何克德主持。
培训一开始,何克德主任以俄国哲学家、作家赫尔岑的名句“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开场,引出本期校本培训分享读书心得的话题。随后,初中政治老师赵雪莉和高一化学老师唐建忠分享了读书心得。
赵雪莉老师分享的是《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她分别从内容概要和读后心得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内容概要部分包含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实现深度学习等内容。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而实现深度学习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二是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通过这本书,赵雪莉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体会和启示,所以在读后心得分享部分,她有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的感悟,即: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
唐建忠老师以《一个化学老师眼中的<天工开物>》为题,结合教学课程实际,分享了自己读《天工开物》的心得。为何读这本书?唐建忠老师结合古代诗词典籍和历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析其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和化学知识,他发现若要解答这些题目,除了掌握牢固的化学知识,还得有扎实的古文阅读功底。《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虽然这本书不是化学专著,但是如果从化学的角度去审视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古籍,不难发现,书中蕴涵的化学史料极为丰富。全书共18卷,与化学关系比较密切就有12卷,涉及冶金化学、染色化学、酿造化学、炼丹化学、陶瓷化学等方面。全书涉及化学物质较多,除金、银、铜、铁、锡、铅、倭铅(即锌)、水银、炭、石亭脂(即硫)10种单质以外,还有大量的化合物、混和物。通过唐建忠的分享,在场老师大开眼界。
对于读书,读者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不同,两位老师的分享,极大地展现了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引发的思想融合及碰撞,让在场老师对读书有了新的理解和更高的认识。
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之余,能坚持静心读书的不多,为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培训结束时,何克德主任以鲁迅那句“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鼓励全体老师,“业余”与书为伴的人,有见解,有智慧,即使面临巨大压力,也能从容应对,学校有这样的教师,校园才会有书香,学生跟随读书人,教育才会是生命礼物而不是精神负担。(文:刘敏图: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