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以文化人 琢玉成器

---记第二届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观摩课活动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0-10-30  浏览数:2539

细雨迷蒙,秋凉入骨,但此刻我们心中暖意融融,热血回环,迫切之心早先于南去的汽车,先入蓉城。省教科所每年组织的语文学习活动不多,但每一次都是很有分量的,大咖云集,活动丰富。精彩的讲座,高质量的赛课,精彩的评课,里面迸发出来的思想、智慧如数不尽的山珍海味满足着长期精神营养严重缺失的肠胃。经过几天的观摩学习,收获颇丰,汲其精髓,如下:

首先是专家讲座及圆桌论坛。

专家主讲主要是王本华、潘庆玉、罗小维、余党绪四位老师老师,他们围绕群文阅读下的语文教学谈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主要是:阅读教学的观念要转型,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人文浸润,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关注教育的大情景,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语文学习以任务群为导向,老师设置任务,学生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或结果中运用经验和阅读体验建构知识和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要学会从复杂的语文材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前是单篇课文阅读,我们只是关注文本解读,现在是成组的课文,群文阅读、互文性阅读、主题阅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1+x”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这很接近我们真实的阅读生活,面对这些不同的阅读材料组合,我们要找到解决阅读的路径;统编高中教材的设计思路,要在继承中发展提升,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尽可能凸显这种差异性,构建两类课程的梯度和层级;高中教材利用“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整体规划单元设计,目标是强化语文素养的提升,展现育人价值;语文的呈现以主题聚合、打破文体、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育资源,带有明显的整合性质,更加接近真实的阅读生活;任务设计追求结构化,如作品内涵的挖掘,人文价值的探讨,作品写法的赏析,风格技巧的研究,向外延伸的阅读,阅读方法的建构,写作与主题融合,由阅读导向表达等多种结构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构建;实际上,学习任务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不过是转变了一下内在主体,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通过专家讲解,我们比较系统的了解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对于我们迎接新教材的到来,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观摩专家的圆桌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出学习中看到这种学习活动形式,论坛主要有杜德林、连中国、邹国金、周丽荣四位老师作为嘉宾参加,会谈由段曾勇老师主持。论坛以老师在专门的微信留言区提出的问题的方式,专家给以解答。主要有一下看法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在群文阅读之下,更加注重阅读质量,怎样在多篇文章和整本书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以后课堂教学思考的核心问题;群文阅读之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灵活,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组阅读群,都可以一起设计阅读方式,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比传统的单篇语文课堂阅读,有了更多的创造性的发挥;关于任务,原来是“目标”,现在是任务,任务在脚下,目标在远方,让学生有获得感,要具体化,要落实,任务是导向,问题是依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要有整合意识,先建构起大问题,然后再设定小问题;整体性阅读,整合性阅读,让阅读有广度和深度;阅读是根,怎么阅读是解决语文阅读的根本性问题,手段是任务,问题、思维方式是整合和探究;群文阅读“文”的定位,最小的文字组合到最高的几本书的组合,都叫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整体,一节课一个目标,课堂教学的环节应该是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的。

几个小时的圆桌论坛聚焦着所有老师的目光和精神,智慧的火花在大厅里激情碰撞,如饕餮盛宴,不断呈现。

其次是学习活动的重头戏,听群文阅读的优质观摩课,一共22堂课,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为了听到最好的课,为了近距离的观摩课堂,我们上午下午来来回回穿梭于两个会场之间,恨不得把每一堂课刻在自己心间。整个赛课,主题内容丰富,有讲青春,有谈狭义,有论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议生命困境突围,实现超越。书法展示、音乐渲染、绘画描摹、影片再现,课堂过程手段多样,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通过两天的观摩,我充分的认识到,群文阅读下的语文教学将是语文课程改革路上的一场革命,改变的不仅仅是课程,课堂,关键是在群文阅读教育下老师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学生要有高质量的阅读,要有跨越时空的阅读,要有大海的广度和深度,关键是我们老师也要走近群文阅读,首先要让自己有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否则一切的阅读指导,任务和活动都难以真正的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群文阅读之下,更体现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和阅读质量,更以学生的收获为评价标准,更要求老师有丰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手段。

因为活动的举办地是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活动结束的最后,我们都怀着强烈的愿望想走近七中的课堂,观摩一下名校的课堂教学,非常的荣幸,我们的要求很快得到满足。我们听了两堂课,一堂是讲月考试卷,一堂是讲课文《蜀道难》。总的感觉是课堂知识容量大,但大而不乱,大而不浅,七中老师驾驭课堂能力非常强,课堂的效率很高,环节紧凑,充实又灵动。课堂质量会渐渐内化为学生的生命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向名校学习,苦心备课,认真专研,把课上的有生命质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阅读学习应该是终生的事,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用自己的实践去备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备课,我们要走近文化,用文化浸润自己,用读书填充自己,只有自己有深厚的内蕴,才能幻化出绚丽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琢玉成器”。

撰稿:张峰 审稿人:杨雪梅 审核:何克德 整理打印:王佳丽

0.0560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