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正文

穿越巴蜀间,问道新课堂

---记初中语文组外出学习之旅

文/师生发展中心   时间:2020-09-29  浏览数:3090

2020年9月25日至27日,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我们初中语文组何爱民、李瑞、刘莎、马思斯、蒋彩玉等老师带着清清爽爽的心情,在教研组长李本文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参加第六届《巴蜀新课堂》“部编教材背景下的课程创新”全国初中语文名师优课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

本色本真促共生

26日上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苏州中学副校长黄厚江老师为大家带来《写出人物特点》作文观摩课。黄厚江老师以幽默的语言“同学们,黄老师姓什么呀?”开启了与孩子们的课堂对话,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自我介绍”中,巧妙地以自己的姓名为写作原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用姓氏“黄”组词,用“厚”说一个成语,说一句关于“江”的古诗。“严谨”的课堂一下子“炸锅”了,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胆大妄为”妙趣横生,什么“硫磺的磺”“黄豆芽儿的黄”“斜王旁的璜”等等,黄老师始终笑容满面,还追问“为什么给我加个王字旁呀”,孩子随口而出“您就具有语文老师的王者风范呀!”黄老师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真乖,就像我的亲孙子。”如此等等。接着黄老师让孩子们概括出眼前黄老师的特点,同学们很快归纳出“和蔼,幽默,聪明,善诱”等特点,接着黄老师要求大家写出黄老师的一个特点,但不能直接出现这个词语。在同学们的展示及相互点评中,黄老师恰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准特点”“如何突出一个特点”“如何写具体”,并点拨学生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然后黄老师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就人物外在特点写出人物内在品质,又在同学们的分享点评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描写方法,同时必须融入故事中去写人物,趁此讲述了自己的“缺点”(同学们最喜欢听的故事)“优点”“闪光点”三个故事,随后同学们再来完成“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就轻松愉悦了。

接着,黄厚江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作文课的基本追求”讲座。黄老师指出:第一,作文课要以学生的写作为中心、为核心。他从反面例举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三大误区:一是,大多数作文课堂以讲作文知识为核心;二是以讲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为核心,在这一点上,他例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高台跳水”的故事,认为学生应在实践中写作,在写作中体悟、感悟,写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三是将作文课上成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课。

第二,作文课要有明确、具体的写作内容(即教学聚焦)。黄老师先从反面举例指出作文教学课堂目标不明确:只是围绕题目选材、立意等进行写作训练;只能根据教材和单元目标进行作文教学内容。这是低水平的、不专业的课堂教学。真正的优秀教师,应当是高水平、专业化的。应当把握教学对象写作能力的关键点,了解班级学生作文薄弱点,围绕关键点和薄弱点进行教学。

第三,在写作过程中,要能看到学生的成长,要让语文课堂成为有价值的课堂。有价值则体现在:让学生写作内容品质有提升,发现、纠正学生问题,使学生进步;发现学生差异,让学生成长,与优秀学生共生共长;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写作思路,“没有单调的生活,只有单调的心灵”黄厚江老师如是说。

第四,作文教学中要看到老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找到好的原点,例如,一个人的名字、一片树叶、一盏路灯……;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行为进行准确评价。

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循循善诱,黄老师的作文讲座更是为一线教师指出课堂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指明作文教学前进道路。


逆向设计大观念

26日下午,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周梦醒老师我们带来了秋“意”甚浓的《天净沙.秋思》赏读课。周梦醒老师以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导入;围绕“抓意象”“明意境”“品情感”三个环节让学生们“品读秋色,感悟秋思”;最后更是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对比阅读,达到了增加课堂厚度、拓展知识宽度、活跃学生思维的效果。

接下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统编教材培训专家陈家尧为我们呈现示范课《社戏》。

课堂从“聊聊那些事”、“说说那些人”、“品品那些景”三个部分展开。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学生活动、发现、表达,教师引导、阐述、总结。陈老师站在更高的教学目标训练学生——首先“聊聊那些师”,陈老师总结: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文章结构,可以根据主次事件梳理文中事件。其次“说说那些人”,不仅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陈家尧老师还总结可从“分析语言句子结构逻辑关系”、“对话是一轮一轮的,话轮不同,说话重点也便有所不同。”更高层次教导学会品析人物话语,从话语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品品那些景”,学生从写作手法角度多方面品析文中写景句子,陈家尧老师却认为这远远不够,他总结:情景应当进行具体化描写;描写要有感觉的传递。并顺势为同学们解答“描写与叙事哪个更好”的问题,陈老师认为:“描写与叙事,哪个更好,要有具体的语境,要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

随后,陈家尧老师进行“基于‘大观念’的‘逆向设计’”专题讲座。首先是学科“大观念”——学科“大观念”是什么;学科“大观念”的呈现形式;学科“大观念”的特性;为什么要有学科“大观念”。陈家尧老师从四个方面清晰有序介绍了学科“大观念”,让更多的老师从理论层面提升自己对学科的认知,用学科“大观念”作为学科教学中心轴,站在高角度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其次是“逆向设计”,陈家尧老师认为先确立目标,再进行工作安排便是逆向设计,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陈家尧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收获颇丰,更是让众多老师有醍醐灌顶、柳暗花明之感,让一线教师深知“一蒿松劲退千寻”的道理,只有老师站得更高,有前卫的大局挂念,才能让学生有“一览众山小”的开阔眼界。


稳扎稳打备“好课”

27日上午,特级教师,“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执教《永久的生命》。余老从作者、文体、字音字形词义基础知识,读写综合能力训练两大方面展开课堂活动。读写综合能力训练是本堂课主要训练点。第一次自读活动:用课文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标题的含义;第二次自读活动:美段美背,背诵课文第二段,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表达之妙;第三次自读活动:微文创写,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撷取三个美句,成为美文。三次活动均是学生活动占主体地位:思考、批注、表达、。课堂活动形式上千姿百态:仅仅是读,便有听老师朗读,学生自己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听、说、写更是余老课的常态。余老循循善诱,不仅点拨、总结学生回答,还善于将自己对该问题看法表达出来。对于课堂,余老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善于总结方法,在各个活动环节都以“知道”的方式总结该环节,让学生训练有方、学有所获。

接着,余映潮老师做了“关于好课设计的基本要求”讲座。余老认为好课设计的基本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意教学标高。二、讲究“课文研读”。三、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四、关键在于“课堂活动”。五、时时关注“能力训练。六、精心考虑“积累丰富”。同时,他指出,高效阅读要满足六要素:关注语言学用、关注技能训练、关注知识渗透、关注集体活动、关注审美教育、关注时间效益。

余老的讲座不是停留在晦涩难懂的理论层面,而是用具体的课例设计指导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切实可行。

下笔有神明读者

27日下午,华东师大附属中旭学校执行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益民示范课作文《看见读者》。课堂围绕目标“看见读者”有序推进:学生想象游玩宽窄巷子后作文,只写文章结尾;题目围绕《出发》,改写上一环节作文内容;围绕《出发》,再结合所给材料,第三次修改结尾;根据所给任务,围绕“宽窄巷子的再出发”为题,列出导游词的写作提纲。王益民老师“没有题目→有题目→还有提示→有交际语境”的教学设计便是让学生知道“写作明读者,下笔如有神。”

随后王益民老师为我们带来《看见读者:初中作文教学案例分析》讲座。学生作文从自由写作到不自由写作再到半自由写作,他认为半自由写作是当下最符合学生学情的写作方式。他提倡作文要“初创”,“初创”作文便是要在具体交际语境中写作,也就是明确读者对象。在具体语境中写作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写作过程要看得见;写作要情境化;写作任务化;写作完形化;写作序列化。

雄关漫道索教学,百花齐放真语文。“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使人成长,成长使人不断探索,探索让我们更加优秀。我们巴棠外语文人始终以“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态度砥砺前行。在午餐晚饭时余以及来来去去的路上,李主任与我们青年老师一起聊学习感悟与收获,并点示我们如何巧妙地“化为己用”和勇敢地“践行3+1”策略,让我们的课堂也灵动起来,丰厚起来。


撰稿:蒋彩玉 审核:李本文 编辑整理:王佳丽 终审:何克德


0.055957s